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生产厂家详解中温锡膏的焊接效果如何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313 发布时间:2025-06-21 返回列表

中温锡膏(熔点179-217℃)的焊接效果需结合合金成分、工艺适配性及应用场景综合评估关键维度解析:

焊点物理性能

 强度与可靠性

 主流中温合金(如SAC系列):含Ag、Cu等元素,焊点晶粒细密,抗拉强度达30-40MPa(接近高温锡膏),适用于常规振动场景(如家电、电脑主板)。

Sn-Bi系中温锡膏:铋含量高时焊点较脆(抗拉强度约20-25MPa),但通过添加Ag、In可改善韧性(如Sn42Bi57Ag1,强度提升至28MPa),适合非受力部件。

 导电性与热传导性

 SAC305(含3%Ag):电导率达1.5×10⁷ S/m,热导率50-60W/(m·K),接近纯锡,适合高频电路或散热需求高的元件(如电源IC)。

 无银中温锡膏(如SAC0307):电导率略低(1.2×10⁷ S/m),但满足一般消费电子需求。

 工艺适配性对效果的影响

 回流焊温度曲线匹配

  以SAC305为例:

理想峰值温度230-250℃(高于熔点15-30℃),保温时间60-90秒,可确保焊膏完全熔融、助焊剂充分挥发,焊点表面光滑无气孔。

若温度不足(如峰值<220℃),易出现虚焊(焊料未完全浸润PCB焊盘);温度过高(>260℃),则助焊剂碳化,残留物发黑,影响绝缘性。

  元件耐温与焊接次数

 单次回流焊:中温锡膏焊点饱满,爬锡高度达焊盘高度的70%以上(合格标准≥50%),适合耐温≤220℃的元件(如普通MLCC电容)。

二次焊接风险:若底层焊点为中温锡膏(如熔点183℃),二次回流焊温度超过其熔点时,底层元件可能移位或焊点开裂,需选熔点≥217℃的中温锡膏(如SAC系列)以避免二次熔融。

 常见缺陷与解决方案

 1. 桥连(焊盘间短路)

  原因:锡膏颗粒粗大(如75μm)、印刷厚度过厚(>120μm)或回流焊升温速率过快(>3℃/s),导致焊料流动失控。

 解决:换用细颗粒锡膏(25-45μm),调整印刷钢网厚度至80-100μm,延长预热阶段(升温速率控制在1-2℃/s)。

 2. 空洞(焊点内部气泡)

 原因:助焊剂活性不足,或回流焊保温时间过短(<60秒),气体未及时排出。

解决:选活性等级RMA或RA的助焊剂,延长保温阶段至90秒,或在焊膏中添加0.5%以下的氮气保护(减少氧化)。

 3. 焊点发黑/残留物过多

 原因:助焊剂配方差,或回流焊峰值温度超过260℃,导致助焊剂碳化。

 解决:选免清洗型中温锡膏(如SAC305免清洗配方),控制峰值温度≤250℃,并确保冷却速率5-10℃/s(快速冷却可减少残留物变色)。

优化焊接效果的核心建议

 1. 合金优先选SAC系列:SAC305/SAC0307兼顾强度与导电性,适配90%以上中温场景。

2. 严格控制回流曲线:通过炉温测试仪实测,确保峰值温度超过熔点15-30℃,保温时间足够(参考锡膏厂商提供的Profile)。

3. 匹配元件耐温:若元件耐温≤200℃,选熔点179-190℃的中低温锡膏(如Sn-Bi-Cu),避免过热损坏。

 中温锡膏在常规电子场景中可实现可靠焊接,关键在于合金选型与工艺控制,其效果介于高温与低温锡膏之间,是平衡耐温性、强度与成本的优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