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膏生产厂家世界500强锡膏指定供应商

全国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锡膏生产厂家优特尔为您详解免清洗锡膏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返回列表

免清洗锡膏的焊接效果在现代电子制造中已得到广泛验证,其性能可满足不同场景(包括高可靠性领域)的需求。

从焊点质量、可靠性、外观表现等核心维度详细分析其焊接效果,并对比传统锡膏的差异:

 焊点质量:与传统锡膏相当部分场景更优

 润湿性与焊接强度

免清洗锡膏通过优化助焊剂配方(如添加活性更强的有机酸或表面活性剂),可实现与传统锡膏相近甚至更优的润湿性。

焊接时助焊剂能快速去除元件引脚和焊盘表面的氧化层,促进焊料铺展,形成饱满、光亮的焊点。

机械强度:焊点的拉拔力、剪切力等指标与传统锡膏无显著差异。

例如,Sn-Pb或无铅合金(如SAC305)的免清洗锡膏,其焊点抗拉强度可达30MPa以上,满足IPC-J-STD-001标准对机械可靠性的要求。

缺陷率控制,通过调整锡膏的触变性和粘度,免清洗锡膏在印刷后可保持形状稳定性,即使在细间距(如0.3mm引脚间距)元件焊接中,桥连率可控制在0.1%以下。

空洞/虚焊:免清洗锡膏的助焊剂通常采用低气泡配方,回流焊过程中挥发均匀,焊点空洞率(尤其是BGA/CSP等面阵列元件)可控制在5%以内,达到行业标准(IPC-A-610 Class 2/3)。

残留物稳定,风险低于传统工艺

 腐蚀性验证

免清洗锡膏的助焊剂残留物呈弱酸性或中性,通过铜镜腐蚀测试(Copper Mirror Test)和表面绝缘电阻(SIR)测试验证:

铜镜腐蚀测试中,残留物不会导致铜箔变色或腐蚀坑;

SIR测试(如85℃/85%RH高湿环境下持续168小时)显示,绝缘电阻≥1×10^9Ω,远高于IPC标准要求的1×10^8Ω,确保长期使用中无漏电风险。

环境耐受性

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严苛环境中,免清洗锡膏的焊点可耐受-40℃~125℃循环冲击(500次以上)无开裂,且残留物不会因高温老化产生导电物质。

例如,某汽车电子厂商采用免清洗SnAgCu锡膏焊接MCU芯片,经1000小时湿热老化后,焊点可靠性与清洗后的传统工艺一致。

外观表现:残留物少且不影响检测

 残留物形态

免清洗锡膏焊接后残留物呈透明或淡黄色薄膜状,厚度通常<10μm,均匀分布在焊盘周围,无明显颗粒或结块。相比传统锡膏(尤其是需强活性助焊剂的类型),残留物量减少50%以上。

对外观要求高的产品(如透明外壳设备),可选择低残留免清洗锡膏,其残留物几乎不可见,或通过局部擦拭(如酒精棉签)即可清除局部痕迹。

对检测工艺的影响

自动光学检测(AOI):透明残留物不会遮挡焊点,AI算法可精准识别焊点缺陷;

X射线检测(AXI):适用于BGA等隐藏焊点,残留物不影响成像对比度。

 与传统锡膏的对比:可靠性风险更低

 维度 免清洗锡膏 传统锡膏(需清洗) 

焊点缺陷率 与传统工艺相当(≤0.5%) 依赖清洗效果,若清洗不彻底可能因残留助焊剂导致二次缺陷 

长期腐蚀风险 低(助焊剂配方严格控制卤素/酸值) 高(若清洗残留水或溶剂可能导致电化学腐蚀) 

工艺一致性 单一工艺,减少人为干预环节 多环节(印刷→焊接→清洗),易受清洗参数波动影响 

锡膏选择不当

 合金匹配:未根据元件耐温性选择熔点(如用高温锡膏焊接热敏元件导致元件损坏);

 助焊剂活性不足:焊接难焊金属(如镀镍/金引脚)时未选用RA级活性锡膏,导致焊盘润湿不良。

回流焊温度曲线:峰值温度不足(如SAC305锡膏峰值<240℃)导致焊料未完全熔融,形成虚焊;

印刷厚度不均:细间距元件(如01005芯片)印刷厚度>40μm可能引发桥连。

锡膏未充分回温(如从冷藏直接开封)导致冷凝水混入,焊接时产生飞溅或气孔;

  消费电子(手机主板):某头部厂商采用免清洗SnAgCu锡膏焊接0.3mm pitch的QFP芯片,焊点良率达99.8%,且无需清洗直接进入组装环节,生产效率提升30%。

 汽车电子(ECU控制板):使用免清洗低温锡膏(SnBi系)进行二次回流焊,焊点通过1000小时盐雾测试(ISO 9227)无腐蚀,满足IATF 16949可靠性要求。

 免清洗锡膏的焊接效果在焊点质量、可靠性、工艺适配性上已完全媲美传统锡膏,且因省去清洗环节,避免了“清洗不彻底”带来的隐性风险。其核心优势在于助焊剂配方的革新(低残留、高活性、高绝缘性),使其不仅适用于消费电子的高速生产,更能满足汽车、医疗等高可靠性领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