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厂家详解添加哪些功能性添加剂可以提高中温无铅锡膏的润湿性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4 返回列表

提高中温无铅锡膏的润湿性时,功能性添加剂的选择需兼顾活性、环保性、热稳定性及与焊料合金的兼容性。

常见的功能性添加剂及其作用机制,结合中温无铅体系(如Sn-Bi系、Sn-Zn系等)的特点展开说明:

 核心功能性添加剂类型及作用

 1. 有机酸类活性剂(关键改善润湿性)

 作用机理:通过解离出H+离子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去除表面氧化层,降低焊料与基材间的界面张力,促进铺展。

常见种类:

 二元羧酸:如己二酸、癸二酸、琥珀酸(丁二酸),酸性温和且热稳定性较好,适合中温(180~220℃)回流环境,残留较少。

 芳香族羧酸:如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酸性较强,高温下活性持久,但需控制用量以避免残留腐蚀。

 羟基酸:如柠檬酸、乳酸,兼具螯合作用,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增强除氧效果,尤其适合Sn-Bi合金(Bi易氧化)。

 注意事项:单一有机酸的活性有限,常采用复配体系(如己二酸+柠檬酸),通过调节酸性强弱和分解温度,优化不同阶段的润湿性。

 2. 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

 作用机理:通过吸附在焊料/基材界面,降低表面张力,促进焊料铺展,同时改善助焊剂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常见种类: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Tween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系列),热稳定性好,不易残留离子,适合无铅体系。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活性强,但需注意卤素残留问题(无铅锡膏通常限制卤素含量),可选用无卤季铵盐衍生物。

 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如聚硅氧烷,低表面张力特性突出,可显著改善焊料的铺展性,但需控制用量以防影响焊料流动性。

 应用要点:表面活性剂与有机酸复配时,需平衡“降低张力”与“保持助焊活性”,避免过量导致焊料坍塌。

 3. 有机胺类化合物(增强活性与扩展性)

 作用机理:作为助活性剂,与有机酸形成酸碱对,促进氧化物溶解,同时提高助焊剂对金属表面的润湿性,尤其适合Sn-Zn等高活性合金(Zn易氧化)。

常见种类:

 脂肪胺:如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碱性适中,能与有机酸形成稳定胺盐,在中温下逐步释放活性,延长助焊时间。

 芳香胺:如苯胺衍生物,高温下活性持久,但需注意毒性和挥发性,需选用低毒品种(如N-甲基苯胺)。

咪唑类化合物:如2-甲基咪唑,兼具助焊和固化促进作用,可改善焊料与PCB焊盘的结合力,减少虚焊。

注意事项:胺类化合物易吸湿,可能影响锡膏的储存稳定性,需控制水分含量,并与有机酸精确配比(如胺:酸=1:1.5)。

 4. 金属纳米粒子或氧化物(改善界面反应)

 作用机理:纳米级颗粒(如SnO₂、CuO、Ag纳米粒子)添加到助焊剂中,可作为“催化位点”,促进焊料与基材的界面反应,降低润湿角。

典型应用:

 SnO₂纳米粒子:与Sn-Bi合金匹配,可细化焊料晶粒,改善焊点韧性,同时增强界面扩散,提升润湿性。

Ag纳米粒子:少量添加(0.1%~0.5%)可降低Sn-Bi合金的熔点,促进液态焊料流动,但需注意成本控制。

技术要点: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是关键,需通过表面改性(如油酸包覆)避免团聚,否则可能堵塞印刷网板。

 5. 触变剂与流变控制剂(间接优化润湿性)

 作用机理:虽非直接改善润湿性,但通过调节锡膏的粘度和触变性,确保印刷时的形状保持性和回流时的流动性,避免桥连或坍塌,间接提升铺展效果。

 常见种类:

氢化蓖麻油衍生物:如THIXCEM TM-6,提供良好的触变性能,高温下分解无残留。

 膨润土类:如有机改性膨润土,通过氢键网络控制锡膏的剪切变稀特性,适合细间距印刷。

 中温无铅体系的特殊考虑

 1. 合金兼容性

  Sn-Bi系合金:Bi的氧化倾向强,需选择强螯合能力的添加剂(如柠檬酸+有机胺),抑制Bi₂O₃生成。

 Sn-Zn系合金:Zn在熔融状态下易与水反应生成H₂(导致焊点气孔),需严格控制添加剂的含水量,并选用耐Zn²+的有机酸(如壬二酸)。

 2. 环保与可靠性要求

 避免含卤素(如Cl、Br)的活性剂(如传统松香-卤化物体系),优先选用无卤有机酸(如己二酸、戊二酸)。

添加剂残留需满足IPC-J-STD-004C标准,避免电迁移或腐蚀风险,可搭配少量缓蚀剂(如苯并三氮唑,BTA)保护铜基材。

3. 热稳定性匹配

  中温回流峰值温度通常为210~230℃,添加剂的分解温度需高于180℃,且在200~220℃区间保持活性。例如:

 己二酸分解温度约276℃,适合中温区间;

 乳酸分解温度较低(约180℃),需与高温活性添加剂复配。

 典型配方优化案例

 基础体系:Sn-58Bi合金 + 松香基助焊剂(质量占比10%~15%)。

添加剂复配方案:

活性剂:己二酸(0.8%)+ 柠檬酸(0.5%)→ 增强除氧能力;

表面活性剂:Tween-80(0.3%)+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0.1%)→ 降低表面张力;

 助活性剂:三乙醇胺(0.2%)→ 调节酸碱平衡,延长活性时间;

纳米添加剂:SnO₂纳米粒子(0.1%,油酸包覆)→ 促进界面扩散。

效果:在215℃回流时,润湿角可从35°降至20°以下,焊点铺展面积提升30%。

 注意事项

 1. 用量优化:单一添加剂用量通常不超过助焊剂总量的2%,复配体系需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比,避免过量导致残留或焊接缺陷。

2. 工艺协同:添加剂效果需与回流曲线匹配(如预热阶段需充分挥发溶剂,活性阶段需达到添加剂的最佳作用温度)。

3. 储存稳定性:胺类和有机酸易吸湿,需密封储存于低湿度环境(RH<40%),避免添加剂失效。

 通过合理设计添加剂体系,结合中温无铅合金的特性,可显著改善锡膏的润湿性,同时兼顾焊接可靠性和环保要求。

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具体合金成分和工艺条件进行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