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无铅助焊膏的助焊剂体系中各成分的作用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返回列表

无铅助焊膏的助焊剂体系是确保无铅焊接质量的核心部分设计需适配无铅焊料的高熔点、高表面张力等特性,助焊剂的五大关键成分出发,详解各组分的作用及在无铅体系中的特殊考量:

活性剂(Activators):核心去氧化成分

 1. 主要作用

 化学去氧化:通过有机酸(如柠檬酸、己二酸、戊二酸)、有机胺(如二乙胺)或其盐类,在加热条件下与金属表面氧化物(如CuO、SnO₂)发生酸碱中和或络合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暴露清洁金属表面,促进焊料润湿。

活化焊接界面:降低焊料与基材间的界面张力,加速焊料与铜等金属的冶金结合(如形成IMC金属间化合物)。

 2. 无铅体系中的特殊需求

 高温活性适配:无铅焊接温度(230℃+)高于传统工艺,活性剂需在更高温度下保持活性,避免过早分解。

例,采用热稳定性更强的有机酸(如壬二酸)或复合活化体系(有机酸+有机胺盐),延长活性窗口。

 控制腐蚀风险:活性剂残留若酸性过强,可能腐蚀PCB或焊点。无铅助焊剂常通过弱有机酸复配或添加中和剂(如胺类),平衡活性与腐蚀性。

 树脂/松香基体(Matrix):保护与支撑作用

 1. 主要作用

  物理保护屏障:加热时熔融形成黏性保护层,隔绝空气,减少焊料和基材的再氧化;冷却后固化,包裹焊点,提升机械强度和绝缘性。

 提供初始黏性:常温下使焊膏具有一定黏性,确保元件贴装时的定位能力,避免移位。

调节残留物性质:松香基树脂(如氢化松香)的残留物绝缘性好,适合免清洗工艺;合成树脂(如丙烯酸树脂)则可优化高温稳定性。

 2. 无铅体系中的特殊需求

 耐高温稳定性:传统松香在200℃以上易碳化,无铅助焊剂常采用氢化松香、聚合松香或合成树脂,减少高温下的分解和残渣生成。

 兼容性优化:与无铅焊料粉末(如Sn-Ag-Cu)表面的氧化物兼容性更好,避免因界面反应不良导致焊点缺陷。

 触变剂(Thixotropic Agents):印刷性能调控

 1. 主要作用

 剪切变稀特性:在钢网印刷时,焊膏受刮刀剪切力黏度降低,便于通过网孔填充焊盘;印刷后剪切力消失,黏度迅速恢复,防止焊膏坍塌或桥接,尤其适用于0201、01005等微型元件的精密印刷。

抗沉降作用:防止焊料粉末在储存过程中沉降,保持膏体均匀性。

 2. 无铅体系中的特殊需求

 高温触变稳定性:无铅焊膏在预热阶段(150℃~180℃)需保持一定黏度,避免焊料粉末过早移动。

触变剂常采用氢化蓖麻油衍生物、膨润土或合成触变剂,优化高温下的黏度保持能力。

低残留设计:部分触变剂可能增加残留物黏性,无铅助焊剂倾向于使用低分子量触变剂或与树脂基体协同设计,平衡印刷性能与清洁性。

 溶剂(Solvents):工艺适应性调节

 1. 主要作用

  控制膏体黏度:通过乙醇、二醇醚(如二甘醇单丁醚)等溶剂调节焊膏的流动性,使其适配不同印刷设备(如刮刀压力、印刷速度)。

 优化挥发曲线:在回流焊预热阶段,溶剂按设定速率挥发,避免因挥发过快导致焊膏开裂,或挥发过慢导致焊点空洞。

溶解其他成分:作为活性剂、树脂的载体,确保各组分均匀分散。

 2. 无铅体系中的特殊需求

 高沸点溶剂配比:无铅焊接预热温度更高,需使用高沸点溶剂(如二丙二醇甲醚) 或混合溶剂体系,避免溶剂在低温阶段过早挥发,影响后续活性释放。

环保性要求:逐步淘汰含卤素或VOC(挥发性有机物)的溶剂,采用水基溶剂或环保型醇类,符合RoHS、REACH等法规。

 添加剂(Additives):性能优化辅助成分

 1. 抗氧化剂

 作用:如维生素E、酚类化合物,抑制焊料粉末在储存和焊接过程中的氧化,延长焊膏保质期,减少焊点气孔。

无铅适配:无铅焊料(如Sn-Cu)更易氧化,需添加高效抗氧化剂,形成分子级保护膜。

 2. 表面活性剂

 作用:降低焊料表面张力,促进焊料铺展,改善对基材的湿润性,减少虚焊;同时辅助溶剂均匀分散,避免成分分层。

无铅适配:针对Sn-Ag-Cu焊料高表面张力特性,采用氟碳类或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提升湿润速度。

 3. 流变改良剂

 作用:调节膏体的屈服应力和触变指数,优化印刷后的边缘清晰度,避免细间距焊盘间的桥接。

无铅适配:配合微型化元件需求,使用纳米级流变添加剂,提升焊膏在微米级焊盘上的成型精度。

 4. 着色剂

 作用:赋予焊膏一定颜色(如浅绿色、浅灰色),便于印刷质量目视检查(如漏印、偏移),无铅体系中多采用环保型无机颜料。

 各成分的协同作用与无铅体系挑战

 高温下的动态平衡:活性剂需在溶剂挥发的同时保持活性,树脂基体需在熔融状态下形成保护屏障,触变剂需控制膏体在不同温度阶段的流动性,各成分需通过配方优化实现“温度-活性-黏度”的协同匹配。

无铅焊接的特殊矛盾:例如,为提升高温活性需增加活性剂含量,但可能导致残留物腐蚀性增强;为改善湿润性需添加表面活性剂,但可能影响焊膏储存稳定性。

无铅助焊剂体系常通过复合配方设计(如多活性组分复配、树脂-触变剂协同改性)平衡各项性能。

 

 无铅助焊剂体系的成分设计以“适配高温焊接、控制氧化、优化工艺窗口”为核心目标:

 活性剂解决无铅焊料的高氧化速率问题;

树脂基体保障高温下的保护与绝缘性;

触变剂与溶剂适配精密印刷和高温流变需求;

添加剂针对性优化可靠性与工艺缺陷。

各成分的精准配比与协同作用,是无铅焊接实现高良率、高可靠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