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生产厂家详解如何判断锡膏的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返回列表

判断锡膏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需从温度、湿度、密封性、存放规范性等核心维度进行检查,结合具体操作细节验证是否满足锡膏的储存标准具体判断方法:

核心指标:监测温度是否在合格范围;

锡膏对储存温度极其敏感,需严格控制在0~10℃(非冷冻),这是判断的首要标准。

检查工具:使用经过校准的温度计(如冰箱专用温度计),直接放置在锡膏储存容器附近(如冷藏柜内、储存箱中),实时监测环境温度。

判断标准:

温度需稳定在0~10℃之间,严禁低于0℃(冷冻会导致助焊剂与锡粉分层、锡粉氧化);

避免温度频繁波动(如冷藏柜频繁开关导致温度骤升骤降),波动幅度需控制在±2℃以内;

定期记录温度(建议每天至少1次),若发现温度超出范围,需立即调整设备(如检修冷藏柜),并评估受影响锡膏的性能(如是否分层、氧化)。

 辅助指标:控制储存环境湿度;

 虽然锡膏在密封状态下对环境湿度敏感度较低,但湿度过高会导致储存容器外壁结露(尤其从冷藏取出时),间接污染锡膏;湿度过低则可能因干燥产生静电,吸附灰尘。

检查工具:在储存区域(如冷藏柜外或仓库)放置湿度计,监测相对湿度。

判断标准: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需控制在40%~60%:

湿度过高(>60%):需检查冷藏柜是否漏水、环境是否潮湿,必要时使用除湿机;

湿度过低(<40%):可通过加湿器调节,避免静电积累污染锡膏容器。

 关键细节:检查容器密封性与污染风险;

 锡膏储存的核心是“隔绝空气、水汽、灰尘”,需通过容器状态判断是否存在污染风险:

 1. 容器完整性:

检查锡膏原包装(如针管、罐子)是否有破损(如裂缝、针管针头堵塞或松动),盖子是否拧紧(无松动、无缝隙);

若为分装容器,需确认容器清洁无杂质,盖子密封严实(如螺旋盖需拧至无松动,避免锡膏与空气接触)。

2. 无泄漏与污染:

观察容器外壁是否有锡膏残留或泄漏痕迹,若有泄漏,说明密封失效,内部锡膏可能已被污染(如混入灰尘、水汽),需标记隔离并评估是否报废。

 规范性检查:存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

 储存环境的“秩序性”直接影响锡膏质量,需检查:

 1. 分类存放:

不同类型锡膏(如无铅/有铅、免洗/水洗、粗粉/细粉)是否物理隔离存放,有无混放情况(例如无铅锡膏若与有铅锡膏混放,可能因交叉污染导致焊点成分不合格)。

2. 标识清晰:

每个锡膏容器是否标注型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开封状态(未开封/已开封)等信息,避免使用过期或型号错误的锡膏。

3. 避免堆叠挤压:

锡膏容器是否堆叠过高或受压,防止容器变形、破裂导致泄漏;存放时需保持平稳,避免倾倒。

 排除风险:是否存在反复冻融;

 反复冻融会导致锡膏中锡粉与助焊剂分层,需通过操作记录判断:

 检查锡膏的“取用-放回”记录,是否存在短时间内多次从冷藏环境取出又放回的情况(如一天内多次取用同一瓶锡膏);

观察锡膏状态:若储存不当导致反复冻融,锡膏可能出现明显分层(上层为透明助焊剂、下层为锡粉沉淀),即使搅拌也难以恢复均匀,此类锡膏需判定为储存不合格。

 

 判断锡膏储存环境是否合格,需通过“温度监测(0~10℃)+湿度控制(40%~60%)+密封完好+分类规范存放+无反复冻融”五重标准验证。

日常需通过工具(温度计、湿度计)定期记录数据,结合目视检查容器状态和存放秩序,确保锡膏在保质期内保持稳定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