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锡膏制作工艺详解:从原料到应用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返回列表

锡膏是电子焊接的核心材料,制作工艺需精准控制原料配比、微观结构及性能参数,最终适配电子组装的印刷、焊接需求。

从原料制备→锡膏配制→质量检测→存储→应用工艺全流程详解:

核心原料:焊锡粉末与助焊剂的制备:

 锡膏的核心成分为 “焊锡粉末(占比85-90%)” 和 “助焊剂(占比10-15%)”,两者的性能直接决定锡膏的焊接效果。

 1. 焊锡粉末的制备(核心原料)

 焊锡粉末是锡膏的“骨架”,其成分、粒度、形状、氧化度是关键指标(无铅锡膏常见成分为Sn-Ag-Cu,如SAC305;有铅为Sn-Pb等)。

 步骤1:金属原料提纯与配比

选用高纯度金属单质(如Sn纯度≥99.99%,Ag≥99.95%,Cu≥99.9%),按目标合金成分精确称量(如SAC305:Sn 96.5%、Ag 3.0%、Cu 0.5%),确保杂质(如Fe、Zn、Al等)含量<50ppm(避免影响焊点强度)。

步骤2:合金熔炼

将金属原料投入真空熔炼炉(或惰性气体保护炉,如N₂、Ar),升温至合金熔点以上30-50℃(如SAC305熔点217℃,熔炼温度约250-300℃),搅拌使金属完全熔合,同时通过真空脱气(去除H₂、O₂等气体)和精炼剂(如硼砂)除杂,确保合金成分均匀、无气泡。

步骤3:雾化制粉(关键工艺)

熔炼后的合金液通过雾化法制成粉末,核心是将液态合金破碎成细小颗粒,控制粒度(如Type 3:25-45μm;Type 5:20-38μm,适配细间距焊接)和形状(球形度越高,锡膏流动性越好)。

气体雾化:高压惰性气体(N₂或Ar)从喷嘴高速喷出,冲击合金液流,使其破碎成液滴,冷却后形成粉末(球形度高,粒度分布窄,适合精密焊接)。

离心雾化:合金液滴落在高速旋转的圆盘上,被离心力甩出破碎成粉末(效率高,成本较低,适合中粗粒度)。

雾化后需筛分(通过不同目数筛网),筛选出符合粒度要求的粉末,同时检测氧化度(用激光粒度仪、SEM分析球形度和表面氧化层厚度,氧化度过高会导致焊接润湿性差)。

 2. 助焊剂的制备(功能核心)

 助焊剂决定锡膏的焊接活性、粘度、触变性及残渣特性,由多种成分复配而成:

 基础树脂(如松香、合成树脂):提供粘性,防止元器件脱落,调节残渣特性(如免洗型用低残渣树脂)。

活化剂(如有机酸、有机胺盐):去除焊盘/引脚表面氧化层(R-COOH + MeO → R-COOMe + H₂O),需控制活性强度(避免腐蚀)。

溶剂(如乙醇、乙二醇乙醚):溶解其他成分,调节助焊剂粘度(溶剂挥发速度影响印刷后锡膏的稳定性)。

触变剂(如氢化蓖麻油、气相二氧化硅):赋予锡膏触变性(静置时粘稠,受力印刷时流动,印刷后保持形状不坍塌)。

添加剂:抗氧化剂(防止焊锡粉末氧化)、表面活性剂(改善润湿性)、缓蚀剂(减少活化剂对PCB的腐蚀)等。

 制备流程:

1. 按配方称量各成分,将溶剂加热至50-80℃(加速树脂溶解);

2. 依次加入树脂、活化剂、触变剂,高速搅拌(1000-3000rpm)30-60分钟至均匀;

3. 真空脱泡(去除搅拌产生的气泡),过滤(1-5μm滤膜)去除颗粒杂质,得到澄清透明的助焊剂。

 锡膏配制:焊锡粉末与助焊剂的混合

 将焊锡粉末与助焊剂按比例混合(粉末85-90wt%,助焊剂10-15wt%),核心是实现均匀分散,避免团聚和气泡。

 混合设备:真空行星搅拌机(兼具公转和自转,产生强剪切力)或双螺杆混合机。

工艺参数:

真空度:-0.08~-0.1MPa(防止空气混入形成气泡);

转速:公转50-150rpm,自转200-500rpm;

时间:30-60分钟(根据锡膏粘度调整,确保粉末完全被助焊剂包覆);

温度:控制在25±5℃(避免溶剂挥发导致粘度上升)。

关键指标:混合后锡膏应均匀无颗粒感,粘度(用旋转粘度计测,25℃下通常100-300Pa·s)、触变指数(TI=1rpm粘度/10rpm粘度,一般2.5-4.0)符合要求。

质量检测与分装;

混合后的锡膏需通过严格检测,确保性能达标:

理化性能:粘度、触变指数、固含量(溶剂挥发后剩余物比例)、焊锡粉末粒度分布(激光粒度仪)。

焊接性能:

润湿性测试(铺展率≥80%,焊点无虚焊、针孔);

焊球测试(印刷后加热,焊球数量≤规定值,避免短路);

腐蚀性测试(铜镜腐蚀、IPC-B-25测试,确保无腐蚀)。

环保合规:检测铅、镉、汞等受限物质(符合RoHS、REACH),无铅锡膏铅含量<1000ppm。

 分装:合格锡膏在洁净车间(Class 1000级)分装至 syringe(针管)或罐式包装,真空密封(防止吸潮和溶剂挥发),贴标签(标注型号、批次、保质期、存储条件)。

 存储与预处理(保障使用性能);

 锡膏对温湿度敏感,需严格控制存储与使用前处理:

 存储:0-10℃低温冷藏(减缓助焊剂老化和焊锡粉末氧化),保质期通常6个月(从生产日起)。

使用前预处理:

1. 回温:从冰箱取出后,室温(23±2℃)静置4-8小时(避免冷凝水进入锡膏);

2. 搅拌:用手动或自动搅拌器搅拌2-3分钟(使焊锡粉末与助焊剂重新均匀分散,恢复触变性)。

 应用工艺(从印刷到焊接);

 锡膏的最终应用需匹配SMT(表面贴装技术)全流程,核心步骤包括:

 1. 印刷:

通过钢网(激光雕刻或化学蚀刻,开孔尺寸匹配焊盘)将锡膏转移到PCB焊盘上;

关键参数:印刷速度(20-50mm/s)、刮刀压力(5-15N)、钢网与PCB间距(0.1-0.3mm),确保锡膏厚度均匀(±10%)、无桥连/漏印。

2. 贴片:

贴片机将元器件精准放置在印刷好的锡膏上,锡膏的粘性(助焊剂作用)暂时固定元器件。

3. 回流焊:

通过回流焊炉加热,使锡膏经历“预热→恒温→回流→冷却”四阶段:

预热(150-180℃):挥发溶剂,激活活化剂,避免元器件热冲击;

恒温(180-200℃):进一步去除氧化层,防止焊锡粉末提前熔化;

回流(峰值230-260℃,无铅锡膏):焊锡粉末熔化,润湿焊盘/引脚,形成合金焊点(如Cu₆Sn₅金属间化合物,确保连接强度);

冷却:焊点快速凝固(冷却速率5-10℃/s),避免晶粒粗大导致焊点脆性。

4. 检测:

外观检测(AOI)、X射线检测(BGA等隐蔽焊点),确保无虚焊、桥连、空洞(空洞率<5%)。

 

锡膏制作是“金属冶金(制粉)→化学复配(助焊剂)→精密混合(锡膏)→工艺适配(应用)”的系统工程,每一步都需控制微观结构(粉末粒度、

锡膏制作工艺详解:从原料到应用(图1)

助焊剂活性)和宏观性能(粘度、触变性),最终实现电子元器件与PCB的可靠连接,广泛支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精密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