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低温锡膏 vs 传统锡膏:性能对比与适用场景分析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返回列表

低温锡膏与传统锡膏(以无铅锡膏Sn-Ag-Cu系列为代表,以下简称“SAC锡膏”)在性能和适用场景上的差异,本质源于合金成分和熔点的不同。

核心性能对比和适用场景两方面展开分析:

核心性能对比;

 性能维度 低温锡膏(以Sn-Bi系为代表) 传统锡膏(以SAC305为代表) 

熔点/焊接温度 熔点低(138-170℃),回流焊峰值温度通常170-190℃ 熔点高(217-220℃),回流焊峰值温度通常240-260℃ 

热损伤风险 极低,对PCB基板、热敏感元件(如BGA、LED芯片)几乎无热冲击 较高,高温可能导致PCB变形、元件老化(如电容爆浆、IC引脚氧化) 

焊点机械强度 较低且脆性较高(Sn-Bi合金易脆化),低温环境下更明显 较高,SAC合金韧性好,抗振动、抗冲击能力强 

耐温性 差,焊点长期工作温度通常≤100℃,超过120℃易软化失效 好,焊点可承受150℃以上长期工作温度,短期耐温达200℃以上 

导电性 与传统锡膏接近(导电率约10-15 S/m),常温下稳定 略优,高温下导电性更稳定 

成本 较高(Bi、In等元素价格高于Sn、Ag),尤其含In的合金 较低(SAC合金原料成本更可控) 

工艺兼容性 需调整回流曲线(低温段延长助焊剂活化),易出现空洞、虚焊 工艺成熟,回流曲线通用性强,设备适配性高 

环保性 无铅(符合RoHS),但Bi可能对某些环境有轻微影响 无铅(符合RoHS),环保性更成熟认可 

适用场景分析;

 1. 传统锡膏(SAC系列)适用场景

 高可靠性需求场景:如汽车电子(发动机控制模块、车载雷达)、工业控制板(高温工况设备)、医疗设备(长期稳定运行要求)等,需承受-40~150℃的宽温工作环境,且焊点需抗振动、耐老化。

高温工作环境:产品工作温度长期超过100℃(如LED车灯、功率半导体模块),传统锡膏焊点的耐高温稳定性更优。

高机械强度需求:如航空航天PCB、重型设备控制板,SAC焊点的抗剪切、抗冲击性能显著优于低温锡膏(尤其Sn-Bi合金的脆性问题)。

成熟工艺适配:中小批量生产或通用设备(无专用低温回流炉)场景,传统锡膏的回流曲线(240-260℃峰值)更易调试,缺陷率低。

 2. 低温锡膏适用场景

 热敏感元件焊接:

如BGA、CSP、Mini LED芯片、传感器(MEMS)等,其内部封装材料(塑封料、引线键合)或焊点(如金球焊)对高温敏感,低温焊接可避免元件内部损伤。

柔性基板(FPC)焊接:

柔性PCB(如手机排线、可穿戴设备)的基材(聚酰亚胺)耐高温性差(超过200℃易变形、分层),低温锡膏可减少基板热损伤。

轻薄型消费电子:

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元件密度高(01005封装)、基板薄(≤0.8mm),低温焊接可降低基板翘曲、元件脱落风险。

低能耗与低成本工艺:

低温回流焊可减少设备能耗(较传统工艺节能30%以上),且适合“一步焊接”(如双面PCB同时焊接,避免二次高温损伤)。

修复与返工场景:

对已焊接的热敏感元件(如芯片)返工,低温锡膏可减少二次热冲击导致的元件失效。

 传统锡膏的核心优势是高可靠性(强度、耐温)和工艺成熟,适合“重工况、长寿命”产品;低温锡膏的核心价值是低热量输入,适合“热敏感、轻量薄型”产品。

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产品工作环境(温度、振动)、元件特性(耐热性)、成本预算综合选择,必要时可采用“混合焊接”(局部低温+全局传统)平衡性能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