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膏的助焊剂化学组成与残留物清洁工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8
锡膏的助焊剂是保证SMT焊接质量的核心成分之一,其化学组成直接影响焊接效果(如润湿性能、焊点形态)和残留物特性,残留物的清洁工艺则需根据助焊剂类型针对性设计,以避免对电子元件可靠性造成负面影响。
助焊剂化学组成、残留物特性及清洁工艺三方面展开分析:
锡膏助焊剂的主要化学组成及作用;
助焊剂占锡膏质量的10%-20%,其核心功能是去除焊盘、元件引脚及锡粉表面的氧化层,降低表面张力以促进锡膏润湿,并在焊接后形成保护层防止二次氧化。
化学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活化剂(Activators)
作用:是助焊剂的“核心功能成分”,通过化学反应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如CuO、SnO₂),同时抑制焊接过程中的再氧化。
常见成分:
无机活化剂:如盐酸盐、氢溴酸盐(活性强,但腐蚀性高,仅用于特定场景);
有机活化剂:如有机酸(己二酸、癸二酸)、有机胺盐(三乙醇胺氢溴酸盐)等,活性适中,腐蚀性低,是主流选择。
特性:活化剂含量需平衡——过量会导致残留物腐蚀性增强,不足则焊接润湿不良。
2. 溶剂(Solvents)
作用:溶解其他成分(活化剂、成膜剂等),调节助焊剂粘度,确保锡膏印刷时的流动性和成形性;焊接时通过挥发(100-150℃)为活化剂提供反应环境。
常见成分:醇类(乙醇、异丙醇)、醚类(乙二醇乙醚)、酯类(乙酸丁酯)等,需匹配锡膏的熔点和印刷工艺(如细间距印刷需低挥发速率溶剂)。
3. 成膜剂(Resins/Thickeners)
作用:焊接后形成一层保护膜(松香或合成树脂),覆盖焊点防止氧化;同时调节助焊剂的粘稠度,避免印刷时锡膏坍塌。
常见成分:天然松香(如歧化松香、氢化松香,兼容性好)、合成树脂(如聚酯、丙烯酸树脂,耐高温性更优)。
4.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
作用:降低助焊剂与金属表面的界面张力,增强润湿能力对氧化严重的焊盘或细间距元件(如01005封装)效果显著。
常见成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醚),避免与活化剂发生离子反应。
5. 缓蚀剂(Corrosion Inhibitors)
作用:抑制活化剂对金属(如铜焊盘、元件引脚)的腐蚀,尤其在高温焊接后,防止残留物长期吸湿导致的电化学迁移。
常见成分:苯并三氮唑(BTA,对铜有特效)、有机胺类。
助焊剂残留物的类型及潜在风险;
‘焊接后,助焊剂中的溶剂挥发,剩余成分形成残留物,特性由助焊剂组成决定,主要分为三类:
1. 松香基残留物
来源:以天然松香或改性松香为成膜剂的助焊剂。
特性:外观为淡黄色至棕色半透明薄膜,粘性低,化学稳定性好,一般无腐蚀性;但在高湿度环境下可能吸湿,若含过量未反应活化剂,可能存在轻微离子污染。
2. 合成型残留物
来源:以合成树脂(如聚酯、环氧)为成膜剂的助焊剂。
特性:外观更透明,耐高温性(>150℃)和耐化学性优于松香基,残留物硬度高,不易吸湿,但清洁难度较大。
3. 免清洗残留物
来源:低固含量(<5%)助焊剂,活化剂和树脂含量极低。
特性:残留物极少(肉眼难见),离子含量低(<10μg NaCl/cm²),无腐蚀性,通常无需清洗,适用于高密度、高可靠性场景(如航空航天、医疗电子)。
残留物清洁工艺及选择依据;
清洁工艺的核心是去除对可靠性有影响的残留物(如过量活化剂、未挥发溶剂、腐蚀性离子),需根据残留物类型、元件特性(如是否耐溶剂)及可靠性要求选择:
1. 溶剂清洗工艺
原理:利用有机溶剂溶解残留物(尤其松香基和部分合成树脂)。
常用溶剂:
传统溶剂:三氯乙烯、氟利昂(因环保问题已逐步淘汰);
环保溶剂:异丙醇(IPA)、乙酸乙酯、萜烯类溶剂(如松油醇),兼容性好,对松香基残留物溶解力强。
工艺方式:手工擦拭(小批量)、超声波清洗(批量,利用超声振动增强溶解)、喷淋清洗(适合板级清洁)。
适用场景:松香基残留物,或元件耐受有机溶剂(如陶瓷、金属封装)的场景。
2. 水基清洗工艺
原理:以去离子水为基底,添加表面活性剂和碱性清洗剂(如碳酸钠、胺类),通过乳化、皂化作用去除残留物(尤其含极性成分的活化剂或水溶性树脂)。
关键参数:清洗温度(50-80℃,增强溶解度)、pH值(7-10,避免腐蚀元件)、清洗时间(5-15分钟,根据残留物厚度调整)。
后续处理:需经去离子水漂洗(去除清洗剂残留)和热风干燥(避免元件吸潮)。
适用场景:水溶性助焊剂残留物、含高离子成分的残留物,或对有机溶剂敏感的元件(如塑料封装、柔性线路板)。
3. 免清洗工艺
原理:通过优化助焊剂配方(低固含量、低离子活化剂),使残留物本身无腐蚀性、无迁移风险,无需额外清洗。
前提条件:残留物离子污染度(如IPC-TM-650 2.3.28标准要求<1.5μg NaCl/cm²)、绝缘电阻(>10¹¹Ω)需达标,且不影响后续工艺(如 conformal coating 涂覆)。
适用场景:高密度PCB(细间距元件难以清洗)、高可靠性设备(减少清洗带来的二次损伤)。
工艺匹配与注意事项;
1. 助焊剂与清洁工艺的匹配:松香基残留物优先选有机溶剂清洗,水溶性助焊剂必须用水基清洗,免清洗助焊剂需严格检测残留物指标(如离子污染、绝缘电阻)。
2. 元件兼容性:塑料封装元件(如PBT、ABS)需避免强溶剂(如乙酸乙酯),以防开裂;柔性线路板(FPC)需控制清洗温度(<60℃),避免胶层脱落。
3. 清洁效果验证:通过IPC标准测试(如离子污染测试、SIR表面绝缘电阻测试、目视检查)确保残留物去除达标,尤其在高湿度、高电压环境下的产品(如汽车电子、工业控制)。
助焊剂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残留
物的特性,而清洁工艺需基于残留物类型和产品可靠性要求针对性设计,两者的匹配是保证SMT焊接质量和长期可靠性的关键。
上一篇:详解低温锡膏在热敏感元件组装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下一篇:高可靠性汽车电子中锡膏的耐高温与振动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