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详细讲解低残留无铅焊锡膏的助焊剂成分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5 返回列表

低残留无铅焊锡膏中助焊剂的含量(重量占比)通常在8%~12% 之间,具体数值会根据产品型号、应用场景(如精细焊点、高可靠性需求)及厂商配方略有差异。

 关键说明:

 1. 含量与“低残留”的关系:

低残留的核心并非单纯“助焊剂总量少”,而是助焊剂成分设计更倾向于高挥发性、低固含量(即焊接后非挥发残留物质占比极低,通常<5%)。

助焊剂总含量在8%~12%,挥发/反应后残留量仍远低于普通焊锡膏(普通焊锡膏助焊剂含量多为10%~20%,且残留固含量较高)。

2. 含量的平衡逻辑:

助焊剂含量需兼顾“焊接效果”与“残留控制”:

若含量过低(<8%),可能导致焊锡粉末分散不均、助焊剂活化不足,出现焊点润湿性差、虚焊等问题;

含量过高(>12%),即使是低残留配方,也可能因总基数增加导致残留量上升,或在焊接时产生过多挥发物,引发焊点气孔、桥连等缺陷。

3. 行业常见范围:

消费电子(如手机、电脑)中常用的低残留无铅焊锡膏,助焊剂含量多集中在9%~11%;而针对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更高可靠性要求的场景,配方可能更精细,含量波动较小(如10%±0.5%),以确保一致性。

 低残留无铅焊锡膏的助焊剂含量以8%~12%为典型范围,设计核心是通过成分优化(而非单纯减少总量)实现“高效助焊+低残留”的平衡。

低残留无铅焊锡膏的助焊剂成分需同时满足“高效助焊”(去除氧化、促进焊锡润湿)和“低残留、低腐蚀”两大核心需求,其配方以弱活性、高挥发性、低固含量为特点,主要由以下几类物质组成:基础树脂(成膜/载体成分)

 基础树脂是助焊剂的“骨架”,负责承载其他成分并在焊接后形成少量保护膜(减少焊点氧化),低残留配方中多选用改性松香类物质:

 常见类型:氢化松香、聚合松香、 disproportionated rosin(歧化松香)等。

特点:相比传统松香,改性松香的分子结构更稳定,焊接时更易与活化剂反应,且残留物质少(固含量低)、绝缘性好(体积电阻率>10¹³Ω·cm),不易吸潮或产生腐蚀性分解物。

 2. 活化剂(核心助焊成分)

 活化剂的作用是去除焊盘、元器件引脚及焊锡粉末表面的氧化层,低残留配方中严格限制“强腐蚀性成分”,以弱活性、低残留类型为主:

 主流成分:有机酸(如己二酸、癸二酸、柠檬酸、琥珀酸等)、有机胺盐(如乙醇胺氢溴酸盐、二乙醇胺盐酸盐等,需控制卤素含量<0.05%)。

特点:有机酸和有机胺盐的活性温和,焊接时与氧化层反应生成易挥发的盐类或酯类,残留极少;几乎不使用无机酸(如盐酸、氢氟酸)或高卤素化合物(如氯化锌),避免残留后水解产生腐蚀性离子。

 3. 溶剂(溶解/调节粘度)

 溶剂用于溶解树脂和活化剂,调节焊锡膏的粘度(适配印刷工艺),且需在焊接预热阶段(100~150℃)充分挥发,减少残留:

 常用类型:醇类(乙醇、异丙醇、乙二醇单乙醚)、酯类(乙酸乙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酮类(丙酮,少量)等。

特点:沸点适中(60~180℃),挥发性强,且与树脂、活化剂兼容性好,焊接后几乎无残留(挥发率>95%)。

 4. 触变剂(调节流变性能)

 触变剂用于赋予焊锡膏“触变性”(外力作用下粘度降低,便于印刷;静置时粘度升高,防止坍塌),低残留配方中多选用低固含量、热稳定性好的物质:

 常见类型:氢化蓖麻油、聚酰胺蜡、气相二氧化硅等。

特点:用量少(通常占助焊剂总量的1%~3%),高温下不易碳化或残留,不影响焊点绝缘性。

 5. 其他添加剂(辅助功能)

 表面活性剂: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醚),改善焊锡对焊盘的润湿性,减少虚焊风险。

抗氧化剂:如受阻酚类,防止焊锡粉末在储存或焊接过程中二次氧化。

缓蚀剂:极少量有机氮化合物(如苯并三氮唑),进一步降低残留物质的潜在腐蚀性。

 核心特点总结

 低残留无铅焊锡膏的助焊剂成分以“改性松香+弱活性有机酸/胺盐+高挥发溶剂”为核心,通过以下设计实现“低残留”:

 1. 避免强腐蚀性成分(如无机酸、高卤素),减少残留后风险;

2. 选用高挥发性溶剂和低固含量树脂,焊接后非挥发残留量通常<5%(重量占比);

3. 所有成分需符合IPC J-STD-004标准中“R级”(低残留)要求,确保绝缘性、耐湿性达标。

 这种配方既能


详细讲解低残留无铅焊锡膏的助焊剂成分(图1)

满足无铅焊接的高温助焊需求,又能最大限度降低残留对PCB长期可靠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