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锡膏厂家知名企业锡膏指定供应商

咨询热线 1334294988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推荐一些无铅中温爬锡强粘性好的锡膏品牌

来源:优特尔锡膏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返回列表

针对无铅中温、爬锡强且粘性好的锡膏需求,从国际品牌、国内厂商及新兴技术三个维度推荐核心品牌,并结合技术参数与应用场景提供选型依据:

国际品牌:高可靠性与工艺适配性标杆

 1. 千住(Nihon Superior)

 核心型号:M716(Sn-Ag-Bi合金,熔点170℃)

技术亮点:助焊剂含胺类活性剂,在铝合金散热片焊接时润湿性提升30%,爬锡高度≥85%引脚高度。

通过AEC-Q200 Grade 2认证,-40℃~125℃冷热冲击1000次无开裂,适合车载MCU等汽车电子场景。

工艺适配:推荐氮气回流(氧含量<500ppm),峰值温度200±5℃,焊点空洞率可降至2%以下。

典型应用:车载雷达PCB、工业电机控制板等需抗振动的高可靠性场景。

 2. KOKI(日本)

 核心型号:S3X58-M650-3(Sn-Ag-Cu-Bi合金,熔点185℃)

技术亮点:锡粉颗粒圆度比例1≤Y/X≤1.2,印刷时刮刀压力1.5-2.0kgf/cm²即可保持图形边缘清晰,塌边量<20μm。BGA焊点空洞率控制在10Pa以内,适合0.3mm以下细间距焊盘。

工艺适配:搭配电铸镍钢网(开口粗糙度Ra<1μm),印刷脱模速度30-50mm/s,可减少锡膏拉尖(不良率从0.5%降至0.1%)。

典型应用:智能手机AP芯片、5G基站射频模块等高密度焊接场景。

 3. Alpha(爱法)

 核心型号:OM-490(Sn64.7Bi35Ag0.3,熔点172℃)

技术亮点:添加纳米级Cu颗粒增强流动性,0.3mm QFP焊盘的印刷良品率达99.8%,爬锡高度覆盖90%引脚高度。

助焊剂残留离子含量<1μg/cm²,适合需长期可靠性的医疗设备。

工艺适配:刮刀速度100mm/s时仍能保持焊膏图形完整,推荐用于260℃峰值回流工艺(BGA焊点X射线空洞率<2%)。

典型应用:医疗电子传感器、航空航天控制模块等高精度场景。

 国内厂商:高性价比与本土化服务优势

 1. 福英达(Fitech)

 核心型号:superior™1550(Sn-Bi-Cu合金,熔点189℃)

技术亮点:添加纳米银颗粒,热导率比普通中温锡膏高15%,印刷后锡膏厚度均匀性±5%,适合200μm厚钢网印刷大功率焊盘。

通过IPC-J-STD-005A认证,焊点剪切强度>150MPa。

工艺适配:采用二次回流工艺(首次210℃固定底层芯片,二次190℃焊接上层元件),热阻降低20%,支撑高功率密度封装。

典型应用:SiC模块、IGBT功率器件等散热要求高的场景。

2. 优特尔

核心型号:Sn96.5Ag3Cu0.5熔点217℃

技术亮点:触变指数1.6,印刷后立碑率<0.1%;润湿性优异,0.4mm QFP焊盘的爬锡高度达90%引脚高度,适合0201元件焊接。批量生产良率>99.5%,单价约元/千克,性价比突出。

工艺适配:搭配120μm电铸镍钢网,刮刀压力1.2kgf/cm²,印刷偏移量<20μm。

典型应用:智能手表主板、TWS耳机等消费电子场景。

 3. 凯利顺(KELLYSHUN)

核心型号:LF666(Sn64Bi35Ag1,熔点183℃)

技术亮点:助焊剂含戊二酸与三乙醇胺复配活化剂,在170℃预热阶段即可快速去除氧化层,铜箔铺展角<18°,爬锡高度≥80%引脚高度。通过UL94V-0认证,残留物离子含量<1.5μg/cm²。

工艺适配:推荐用于氮气保护回流(氧含量<1000ppm),峰值温度190±5℃,焊点空洞率可控制在3%以下。

典型应用:智能家居控制板、工业物联网传感器等中端场景。

 新兴技术品牌:纳米材料与混合合金创新

 1. 深圳一通达

 核心型号:ETD-668D-B17(Sn82.5Bi17Cu0.5,熔点190-205℃)

技术亮点:合金含0.5%铜元素增强抗疲劳性,焊接强度接近高温锡膏(抗拉强度48.28MPa),且熔点比传统SAC305低30℃,适合对温度敏感的元件。

印刷后塌陷量<50μm,冷热冲击(-55℃~150℃)1000次无失效。

工艺适配:建议使用200μm厚钢网,刮刀角度60°,压力1.0-1.2kgf/cm²,锡膏填充率>90%。

典型应用:激光雷达(LiDAR)模块、车载摄像头等新兴汽车电子场景。

 2. 信鸿泰(XHT)

 核心型号:XHT-Sn64.7Bi35Ag0.3(熔点172℃)

技术亮点:采用SnBiAg三元合金,银含量优化润湿性,在铜基板上的润湿角可降至18°以下,爬锡高度≥85%引脚高度。金属粉粒径分布集中(D50=35μm),钢网堵塞率<0.1%。

工艺适配:推荐搭配5号粉(15-25μm)锡膏,电铸镍钢网开口内壁粗糙度Ra<0.8μm,印刷脱模速度20-30mm/s。

典型应用:可穿戴设备电池连接、VR头显柔性电路板焊接等。

 选型验证与采购建议

 1. 性能验证重点:

爬锡测试:按JIS Z3197-6标准,235℃回流后检测焊点铺展角(需<20°)及爬锡高度(≥80%引脚高度)。

粘度稳定性:使用Brookfield DV-2T粘度计,在25±5℃环境下每4小时监测一次,粘度波动需≤±5%。

可靠性测试:抽样进行高温高湿(85℃/85%RH,1000h)和冷热冲击(-40℃~125℃,500次),要求无漏电、焊点开裂等失效。

2. 采购渠道与价格:

国际品牌:千住、KOKI等单价约300-400元/千克,需通过授权经销商采购(如深圳龙华的光浩宝科技为Alpha授权商)。

国内品牌:优特尔、凯利顺等单价约200-300元/千克,可通过京东、阿里巴巴等平台购买,但需警惕低价仿冒品(如低于200元/千克可能成分造假)。

3. 供应商资质审核:

要求提供批次检测报告(含合金成分分析、粒径分布、粘度曲线)。

优先选择通过ISO9001+ISO14001认证的厂商,并签订《正品保证协议》以规避风险。

品牌推荐与验证流程,可系统性提升中温锡膏的爬锡性能与粘性表现,确保焊点可靠性与生产效率。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如汽车电子需AEC-Q200认证,消费电子需高性价比)选择适配型号,并在批量采购前进行至少100片PCB的产线验证。